加载中...

回应证监会有关在香港实施无纸证券市场后某些费用的建议限额的咨询文件

回应证监会有关在香港实施无纸证券市场后某些费用的建议限额的咨询文件

刊登日期: 2025-04-23
 
香港鲗鱼涌华兰路18号 证监会网页提交
港岛东中心54楼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有关在香港实施无纸证券市场后某些费用的建议限额的咨询文件

问题 1:
你对有关核准证券登记机构向投资者收取的任何USI设立费用不应超过每个USI设施50元的建议,是否有任何意见?如有,请加以阐述。

问题 2:
你对上文第18(b)及19段所述的建议限额准则,是否有任何意见?如有,请加以阐述。

回覆:

为了促进早期参与,降低个人投资者进入无纸化市场的门槛,市场推行了一次性较低的费用(50港元),以推动市场快速过渡。此外,为了确保公平性,统一的标准适用于所有申请方式(线上与线下),以避免因渠道差异而导致的不公。

在成本控制方面,大多数投资者只需1至2个设施,总成本落在50至100港元之间,对个人负担相对较小。服务分级合理的设计使基本服务限额得以设定,并允许机构提供特快服务的灵活定价,从而兼顾效率与市场需求。

然而,存在机构成本转嫁风险。如果证券登记机构的实际成本高于50港元,可能会通过其他服务收费转嫁,这将削弱限价的效果。另一方面,非个人投资者可能面临不公平的情况,因为公司实体的USI设立费用无上限,这可能导致其承担更高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参与意愿。

此外,灵活性也存在不足之处。基本服务限定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市场需求激增,可能会导致处理延迟,这表明需要更多的分级选项来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问题 3:
你对建议核准证券登记机构向投资者收取的任何去实物化费用不得超过以下两项中的较高者:(i)每份所有权文书5元;及(ii)(就每隻股票/每隻证券而言)每项请求20元,是否有任何意见?如有,请加以阐述。



问题 4:
你对上文第24(b)及25段所述的建议限额准则,是否有任何意见?如有,请加以阐述。

回覆:

在成本透明度方面,市场采取按文件数量收费的方式,使计算更为清晰,避免了复杂的计算过程,便于投资者预估费用。同时,为了鼓励市场去实物化的进程,最低收费设定为20港元,对于小额投资者(如持有1到4份文书)较为友好,促进整体市场的无纸化进程。

针对风险控制,市场保留了对非个人实体的灵活收费方式,以适应一些复杂的程序需求(如公司需额外验证授权文件)。然而,对于大额持有者来说,如果个人持有超过50份文书(例如长期股息再投资),需支付250港元的费用,这可能会被视为过高的负担。

此外,最低收费的设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于仅持有1份文书的投资者来说,20港元的最低收费是现行收费(每份2.5港元)的8倍,可能在短期内引发不满。

最后,时间成本的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覆盖。验证文书的防伪流程耗时,若机构成本上升,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或者需要通过其他隐性收费来弥补。

问题 5:
你对以下建议是否有任何意见:
(a) 核准证券登记机构不应就香港结算代理人向投资者作出的任何转让收取转让及登记费用;及
(b) 就订明证券的所有其他转让而言,核准证券登记机构收取的任何转让及登记费用不得超过以下两项中的较高者:(i)交易价值的0.02%;及 (ii)每项转让请求20元?
如有,请加以阐述。

问题 6:
你对上文第28(c)及29段所述的建议限额准则,是否有任何意见?如有,请加以阐述。

回覆:
在公平计价方面,市场采用从价收费(0.02%)与交易规模挂钩的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小额交易被高额定费挤压,同时让大额交易承担合理的成本。此外,为了鼓励直接持有,市场豁免了香港结算代理人的转让费,这降低了投资者从中央系统提取证券的成本,推动无纸化持有模式的发展。

市场还制定了统一标准,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证券(无论是否参与无纸化),从而减少混淆并简化操作流程。然而,新的0.02%费率与历史按证收费(每证2.5港元)差异较大,市场需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以便他们适应新计价模式。

对于大额交易,成本可能会上升。10万港元以上的交易费用可能高于现行标准,例如,1亿港元的交易需支付2000港元,这可能会引发机构的不满。此外,执行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证券市价数据,这可能增加系统开发成本和技术风险。

香港金融市场的数字化进程将得到推动,这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带来了环保效益。此外,通过合理的限价机制,可以在投资者与机构之间实现利益平衡,从而鼓励早期的市场参与。统一的标准将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混乱。

非个人投资者,例如企业,可能会因为费用没有上限而面临更高的成本负担。某些条款,例如最低收费,仍需进一步论证其合理性。同时,需要配套措施支持,如技术升级和投资者教育,以确保市场的平稳过渡。

在政策最终定案之前,建议证监会对上述争议点进行更加细緻的成本测算,并与持份者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政策不仅具备前瞻性,还能切实落地执行。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欢迎随时与本人(电话:       /电邮:      )联络。


敬祝

  安康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
会长
陈志华 谨启

2025年4月23日